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大地文化
微信矩阵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河北省衡水市检察院以“四名”创建 激发检察创新活力

来源:m6米乐娱乐    发布时间:2025-04-11 15:20:19

  央广网北京4月9日消息(记者费权 通讯员刘辉 刘静泊 杨容华)在最高检“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工作要求指引下,近年来,衡水市检察机关创新开展“办名案、树名品、育名人、创名院”争创活动,坚定不移推进政治建检、人才强检、文化润检、从严治检,推动检察工作现代化与服务大局深层次地融合。近日,衡水市检察院检察长熊伟接受记者专访,详解“四名”创建的实践路径与改革成效。

  衡水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熊伟在衡水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作衡水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受访者提供 央广网发)

  熊伟:最高检提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核心要求,省院党组也立足新时代对检察履职提出更高标准。我们以“四名”创建(即办名案、树名品、育名人、创名院)为抓手,构建“四位一体”创新体系,着力破解发展难题:一是以“名案”做引领: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以“三个善于”为引领,依法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打造兼具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典型案例。二是以“名品”强服务:结合区域特点,立足自身特色创建“一院多品、一部一品”,培育特色检察品牌,实现以品牌培育赋能检察履职现代化。三是以“名人”树标杆:实施“专家人才+青年骨干”双轮驱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榜样力量激活队伍内生动力。四是以“名院”做示范:打破基层院同质化僵局,鼓励“一院一策”差异化发展,通过目标引领、机制创新,形成“百花齐放”的基层检察发展新格局。

  在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能否结合具体案例,介绍衡水检察机关在名案培育机制、深化法律监督、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等方面有哪些突破性实践?

  熊伟: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既要通过法律监督维护国家法治,又要通过参与国家治理体现政治担当。衡水检察机关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大局和检察工作“走在前、开新局”目标,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努力做到“三个善于”,2024年共办理各类案件14518件,50个案件入选全国全省典型案例,群众满意度连续7年位居全省检察系统首位。

  2024年6月20日,河北省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原副书记、银川市委原书记姜志刚受贿一案(受访者提供 央广网发)

  一是服务大局。秉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加强对涉企民事案件监督,扎实办理债权债务、劳资纠纷、企业破产等领域监督案件,办理的“河北甲暖气片有限公司与辽阳市乙物资贸易中心买卖合同纠纷抗诉案”被评为最高检全国“民事检察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典型案例”。结合衡水“农业大市”实际,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监督,针对“非农化”“非粮化”问题督促复耕1.4万余亩,该案被省院评为“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专项监督十大精品案例,经验做法被《检察日报》头版报道并在最高检内刊刊发推广。围绕衡水湖水质提升、生态修复等关键领域,聚焦衡水“一湖九河”、南水北调干渠沿线,开展“益水安澜”河湖生态环境保护集中行动,通过公益诉讼推动建立“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形成生态治理合力,助力衡水湖成功创建5A景区。

  运河沿岸京津冀鲁四省(市)九地检察机关齐聚湖城,共商以公益诉讼检察履职服务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实践(受访者提供 央广网发)

  二是司法为民。扎实开展“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之食品药品安全专项监督,严厉打击制售假药劣药、有毒有害食品犯罪,整治“塑料袋套碗”总迁移量超标等群众身边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针对果蔬农产品质量溯源、产业链监管等问题,推动县政府出善全程追溯机制的意见,5万余亩纳入追溯体系,助力“冀菜”“净菜”进京,该案被省院评为“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之食品药品安全专项监督典型案例。以“零容忍”态度依法从严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办理的某猥亵儿童案被写入最高检《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坚持“预防就是保护、惩治也是挽救”,着力扭转未成年人犯罪上升态势。推动建立17部门参加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联席会议机制,促推完成规模化、规范化、制度化专门学校(枣强校区)建设,打造“一校两区”特色品牌。构建“支持起诉+N”一体化机制,联合市人社局设立全省首家农民工维权“民事支持起诉工作站”,支持起诉207件,追回欠薪、人身损害赔偿费用等490余万元。推动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互补,对因案致贫致困的当事人“应救尽救”。以救助被遗弃儿童为原型拍摄的微电影《归巢》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优秀传播力作品”。

  三是“四大检察”提质增效:做优刑事检察,抓牢案件质量“生命线”,深入做好“刑事裁判异地同步审查”省级改革试点工作。辖区内看守所、社区矫正机构交叉巡回检察全覆盖。做强民事检察,深化虚假诉讼监督,与法院、公安、信访、仲裁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定期会晤协作机制,让打“假官司”付出真代价。做实行政检察,持续深化“一前移一指导两审查”工作机制,持续深化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通过府检联动、公开听证等方式化解各类行政争议。依法规范开展行刑反向衔接工作,严格把握“可处罚性”原则,对不起诉但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依法向行政主任机关提出检察意见书,防止“一宽了之”。做好公益诉讼检察,忠实履行“公共利益代表”职责,坚持以诉促治,以“诉”的确认推动治理、维护公益。用好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让违法者“痛到不敢再犯”。

  衡水市人民检察院就一件别除权纠纷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件进行公开听证(受访者提供 央广网发)

  熊伟:“树名品”工程是新时代检察工作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抓手,聚焦“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和新时代检察精神,全市检察机关结合实际,立足地域特色开展“一院多品、一部一品”品牌创建活动,结出了累累硕果。深州市院、冀州区院打造的“红色赋能·检心如虹”“党建冀检红”等特色品牌,构建起“党建+业务”双融双促机制,确保检察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同时,聚焦服务大局,精准站位区域发展的策略,枣强县院在优化营商环境领域创新推出“检企益家”品牌,为公司可以提供法律服务;桃城区院在生态保护领域打造出“大美衡湖·公益桃源”品牌,构建“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生态检察模式,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聚焦队伍建设,饶阳县院以“青荇”品牌为引领,构建了青年人才教育培训体系,着力培育复合型检察人才。针对未成年人保护,故城县院打造了“小桔灯”未检品牌,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模式。在新媒体普法领域,市院打造的“繁星工作室”通过“实景普法阵地+星字新媒体普法矩阵”实现普法宣传的精准化、常态化。全市检察机关形成了以品牌建设引领业务发展、以业务成效检验品牌价值的良性循环,其中4个品牌被省检察院、省司法厅评为全省十佳或优秀品牌。

  在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中,衡水检察机关如何构建与新时代法律监督需求相适应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特别是在专业化办案团队建设、复合型人才教育培训、跨领域协作能力提升等方面,有哪些创新实践?

  熊伟:人才是推动检察工作现代化的核心动力,党的二十大精确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核心,必然的联系法律监督质效的提升,是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先锋。近年来,衡水检察机关把人才强检战略作为推动法律监督现代化的核心引擎,精心构建“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体系,健全青年干警日常发现、跟踪培养、适时使用、廉洁教育常态化工作机制,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格局,让“人才活水”竞相涌流。通过“育英计划”精准发现储备人才,依托“双向实训”搭建实践锻炼平台,创新“成长矩阵”模式强化素能培养,构建“廉政防护林”筑牢思想防线。特别是注重在重大案件办理、专项活动推进、基层一线历练中锤炼青年干警政治品格和专业能力,努力让青年干部成长为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检察事业后继有人,实现检察事业薪火相传。2024年,1人入选河北省“十治人物”,18人入选人才库,8人入选理论人才库,12人在全省业务竞赛中斩获“标兵”“能手”称号,1人被省院荣记个人二等功,2人被省院荣立个人三等功。

  衡水市检察院举办“辩场争锋砺精兵·奋楫扬帆展青春”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辩论赛(受访者提供 央广网发)

  熊伟:“四名”争创活动开展以来,衡水市各县(市、区)检察院立足自身区域特色,以差异化、品牌化建设为突破口,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落实举措,形成百花齐放、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经过严格评选,冀州区检察院、枣强县检察院、深州市检察院、景县检察院因工作成果显著被评为“四名”争创先进单位。为进一步激发干警干事创业热情,营造对标先进、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我们专门设置了“四名”争创工作成果展厅,充分展示检察办案的深度与温度,展现司法实践的探索与突破。

  衡水检察机关通过“四名”创建,为新时代法律监督管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助力。正如衡水市检察院熊伟检察长所言:“让每起案件的成功办理都成为法治进步的阶梯,让每个检察院都成为群众身边的正义堡垒。”

Copyright © 2020 m6米乐娱乐 | 晋ICP备2000080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