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土地日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垦地融合案例实践
来源:m6米乐娱乐 发布时间:2024-07-28 02:24:14
2024年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今年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 ”。如何系统地优化土地使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如何严守耕地红线,从而用有限的土地支撑高水平发展?土地整治作为优化土地使用结构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其核心在于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本文带来清华同衡在土地综合整治与垦地融合两方面的制度集成创新探索。让我们一起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
节约集约用地说明我们需要在城市和乡村的发展中,更高效地利用每一寸土地资源,避免浪费和低效使用。这不仅包括城市内部的用地优化,也涉及到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的土地使用。
严守耕地红线是为避免城市化进程中无序扩张对耕地的侵占确保有足够的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保护耕地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如何通过土地综合整治系统地优化土地使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确保耕地面积和质量,从而严守耕地红线?
作为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地钱”关系问题的重要手段,土地整治是解决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新业态用地保障等问题的重要路径。通过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最终要做到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转变用地配置方式、资源管理方式转变为资产管理、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等。
土地整治重点在于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转变用地配置方式、资源管理方式为资产管理、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则是在土地整治的重点上,通过实施制度集成创新,因地制宜地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最终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梳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发展历史和主要工作内容,不难发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有其发展和创新的逻辑。
清华同衡在海南省新盈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中探索了不同试点发展模式,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局限性和创新点提出了一些思考。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除了落实补充耕地任务之外,还承担着共同富裕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并在过程中不断丰富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实践。清华同衡在海南省临高县新盈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中探索了“不予不取、就地发展”的发展模式,优化了镇区空间布局,提升了镇区空间质量,守住了耕地红线,夯实了粮食安全根基,助推了新盈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该试点已于2023年3月通过自然资源部信息系统备案,是海南省首个通过备案的试点,也是海南省首个开工建设的试点项目。试点实施过程中,省委领导和专家多次到新盈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调研,并对试点项目集中连片造大田、矿山变良田的实施模式和项目成果给予肯定。
新盈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以城乡融合发展为总体目标,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全面激活人口、土地、产业等乡村振兴关键要素,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舒适优美”的新格局。
依据农垦改革的国家及海南省有关政策、临高县全域发展的策略(主要是“十四五”和国土空间规划)和农垦集团发展的策略,推进临高县红华农场垦地融合发展,结合临高县和红华农场的真实的情况,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深化红华农场改革,促进农垦与地方深度融合。
1)产业引领。围绕农垦集团发展的策略和临高县域发展的策略,共同谋划共同建设优势产业,聚焦现代农业、海洋渔业、国际贸易等三大方面。充分的利用红华农场的区位及资源本底优势,共谋优势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科技赋能,以产业引领加快乡村振兴。
2)规划整合。将红华农场纳入县国土空间总体设计统一布局,明确红华农场土地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等内容,结合海垦集团的数字化转型,为临高垦地融合发展打通数据“一底座”、融合管理“一张图”、支持运营“一张网”。统筹好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农场场部、生产队居民点规划,与镇区和产业园区统一协调,优化开发布局,整合优化耕地与林地的空间布局,提高各要素的集中连片度。
3)城镇更新。有序推进试点农场集中居住、生产队合并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对撤并及废弃的原居民点拆除并复垦复绿,引导社区居民优先向临城镇区集中,灵活向金牌港开发区和就近镇区、场部集中居住。
4)土地整治。实施全镇域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综合解决耕地碎片化、人居环境提升、产业提升发展等问题,探索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路径,激活各资源要素。
5)社会融合。研究农垦建制队、难侨队、并场农村队等不同历史条件下,务农职工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诉求,制定并出台有关政策,解决“垦农”的民生和发展问题。
6)制度创新。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选取合适区域,开展国有农用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建立完整所有者职责履行主体依法发包或配置使用权、使用权人依法承包经营或使用的国有农用地管理制度。创新金融服务。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统筹垦地在资产、资源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权责,建立健全垦地融合发展合理利益分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