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投融资业务之要点总结(一期)
来源:m6米乐娱乐 发布时间:2025-05-11 18:06:23
大多时候,为了让大家探索业务底层逻辑或思路方法,我会针对某个问题展开延伸,以点到面,或从面到点。
但有些时候,可能因为工作原因,大家需要快速找到解决方案或问题答案,所以,我们定期对业务做一个要点的梳理,以方便大家查找。
之前发布过《投资项目管理之应知应会》、《政府投融资领域的应知应会》、《政府投融资领域的应知应会(二)》,可以回顾回顾。
本期主要是针对2025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等内容做梳理。
2025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
主要为国务院办公厅于2024年12月22日发布的《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2024〕52号)。大家至少要把文号记住。
“负面清单”包括完全无收益的项目、楼堂馆所、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房地产等项目、一般竞争性产业项目5大项。
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支持城市政府回收合乎条件的闲置存量土地,有需求的地区也可用于新增土地储备;允许专项债券支持城市政府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以省份为单位,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专项债券规模上限为该省份用于项目建设专项债券规模的30%。
对专项债券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和项目专项收入难以偿还本息的,可新增四项收入以偿还债券: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调度其他项目专项收入、项目单位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11个试点地区包括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含宁波市)、安徽省、福建省(含厦门市)、山东省(含青岛市)、湖南省、广东省(含深圳市)、四川省、河北雄安新区。
“绿色通道”机制指的是针对同时具备三个特点的项目不需要重新申报:国家双入库审核、续发项目、在建项目。
完全无收益的项目(如城市道路等)不能单独申请专项债,但可考虑打包入产业园区、交通枢纽、冷链物流等项目去发行。
建议在项目立项阶段把道路考虑进去,组合成一个真正的项目,即在项目立项时将多个要实施的建设内容整体立项,而不是在申报专项债时将多个项目进行人为组包。
政府专项债主要支持政府投资项目。如果是企业投资项目,则支持全资国企或国有控股企业的企业投资项目。
项目实施单位主要由纳入名录管理的土地储备机构担任。自然资源部对全国的土地储备机构实施名录制管理。
土地储备专项债支持城市政府回收闲置存量土地,也可用于新增土地储备;优先支持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项目。
收购存量闲置土地项目中,优先支持收回收购企业无力或无意愿继续开发、已供应未动工的住宅用地和商服用地。
土地出让收入为地方政府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获得的收入,在实施方案中测算未来预期的土地出让收入时,可以当前为基期并考虑一定的增速得出。
土地出让成本主要为按照一定规则计算出的计提六项基金,包括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教育基金、农田水利资金、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不适用存量土地)。同时,还包括各地自行要求计提的基金。
对于新增土地储备项目,项目总投资包含前期费用、征地补偿安置费及另外的费用。前期费用包括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占用税、开垦费、指标费等;征地补偿安置费包括土地征收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地上附着物补偿费等;另外的费用包括征地测绘费、征地工作经费、土地清表费、征地留成用地费用及“通平”等必要的前期开发。
对于收购存量闲置土地,项目总投资主要为收购成本及“通平”等必要的前期开发费用。
土地储备项目可由单个或多个地块组成,如果满足区位相近、实施期限差不多等条件,建议由多个地块组成一个项目,便于资金使用和测算平衡。
专项债项目通常由财政部门和发改部门共同审核,而土地储备项目申报专项债由财政部门和自然资源部门共同审核。
2025年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其中安排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超长期特别国债主要支持“两重两新”领域。“两重”是指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是指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主要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等重大区域战略,以及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科教兴国战略等国家重大战略。
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包括粮食安全、矿产资源安全、能源安全、资源安全、军事安全、国土安全等。
包括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人口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全方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六个细分领域。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统筹安排收入、债券等各类财政资金,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稳步的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1.《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2024〕52号)
2.《关于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通知》(自然资发〔2024〕242号)
4.《关于做好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土地储备有关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25〕45号)
5.《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项目规范实施工作的通知》(发改办投资〔2024〕1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