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大地文化
微信矩阵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产品中心

产品中心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高作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来源:m6米乐娱乐    发布时间:2025-04-23 13:10:57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高作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是自然资源部2021年部署的乡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地处苏北里下河腹部的建湖县高作镇,以辖内大尖、双界等14个行政村全域范围内全要素为整治对象,以耕地碎片化、空间无序化、生态质量不高、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彰显不足等问题为导向,对项目区资源环境本底条件和国土空间发展现在的状况进行分析,识别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等方面存在的主体问题,依据高作镇实用性村庄规划对项目区进行全域规划、整体设计、综合治理。通过对项目区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复垦、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和乡村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四大类工程实施,“小田变大田、大田变良田”改革试点初见成效;率先整镇推进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稳定高产吨粮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强村富民目标逐步实现,较好解决了农村土地“不能用、用不好”困局,取得了生态、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有效推动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着力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产出率,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项目取得以下成效:

  (一)社会效益。沉睡土地资源得以盘活。根据项目编制的《实施方案》,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结合实施农房改善工作,按照“增加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提高耕地产出”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建设用地和农用地整治,破除田埂、平整田地,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目前已形成增减挂钩指标1998亩、补充耕地指标600亩。正在推进增减挂钩项目,已完成签约农户708户,搬迁631户,计划新增面积372亩;实施完成占补平衡补充耕地516亩。现有耕地效益有效提升。按照“先流转、再建设,先平整、再配套”模式,建立高标准农田种(养)单元格,统筹“水、田、路、林”等设施建设改造,逐步建成“田成方、渠成型、林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土壤肥、旱能灌、涝能排、无污染、产量高”的土地连片化、条田化、单元格化稳定高产吨粮田。“小田变大田、大田变良田”取得阶段成效,初步形成西南片区万亩高产稳产田和中、东部片区2个万亩优质稻麦种植基地,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面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智慧农场,实行农药、化肥“减量使用”,大大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逐步提升耕地质量和种植水平,亩均增产100多斤、增收达200元。

  (二)生态效益。实施过程中从始至终坚持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生态修复成效明显。高作镇在实施全域整治时,保留项目区内部分零星的其他园地作为生物栖息地。对于灌排沟渠和田间道路,只将主要田间道和灌水渠道进行硬化,次要的灌水渠道和田间道将采用土渠和土路,减少水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项目区还改造现有的农田林网,丰富项目区的生态景观,提升其乡村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实施河道生态链修复行动,建设生态河道护坡1公里,河道疏浚12公里,整修生态渠0.78公里;在圩口、渠边、河岸开展绿化栽植,重塑自然和谐的水土生态系统。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建设光明、大尖等新型农村社区、康养社区6个1154套;8.4公里建县路建成通车,20公里乡村道路黑色化工程全部完成提升,“四横三纵”道路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经济效益。促进城乡一体化是高作镇全域整治项目核心目标,全域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明确土地权属,依法给予农民征地补偿,妥善安置,并给与政策保障,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农民返乡积极性增高,为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穷实劳动力基础。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县新农司平台,借助“遇建湖鲜”县级农产品品牌优势,推介销售高作特色农产品;编制完成以建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长北村特色保留村庄为主题的体现农耕文化的红色文化旅游规划方案;成功举办“苏韵乡情”省级活动,龙虾学堂、春源果蔬、军曼火鸡总动员等“红色、绿色、金色”乡村旅游资源,串点成线打造乡村游精品线路,提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水平。强村富民提速增效。通过全域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增加就业岗位,部分解决目前农村人均耕地少的问题,相关配套服务项目也会增加非农就业岗位;带动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可为试点区及周边区域带来可持续性的经济收益。据测算,“十四五”期间,高作镇将实现“村级积累突破1000万元、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突破100万元、户均集体分配累计突破1万元”目标任务。

Copyright © 2020 m6米乐娱乐 | 晋ICP备2000080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