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进的天门实践
来源:m6米乐娱乐 发布时间:2024-12-03 20:19:27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天门市位于江汉平原北部,耕地总面积250.47万亩,超过了版图面积的60%,其中永久基本农田面积211.66万亩,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近年来,天门市坚持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突出把握好量质并重、严格执法、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耕地保护成效显著,走出了具有天门特色的耕地保护路子。
“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习对耕地保护念兹在兹。天门市始终牢记习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实施耕地保护“红黄牌”制度,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听取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考核情况汇报,压实乡镇党委政府保护耕地主体责任,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打下制度基础。
守住耕地,节约集约是关键。近年来,天门市大力招商引资,引进湖北泽铭企业投资集团、深圳市老东门白马服装有限公司等,项目建设需要大量土地,地从何来?
天门市“以地招商”,鼓励项目主体依据自己用地需求在闲置低效用地清单中寻找合适地块,实现闲置低效用地和招商引资项目双向互动选择,提高低效用地盘活效率。以闲置用地为基础建成的天门白马服装城吸引了天门悦姿服饰、大成针车行、宏朋智能化设备、大江物流等100多家服装电商企业入驻,为天门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成功实现“腾笼换鸟”;已闲置的原威马产业园内机器轰鸣,林立的加工车间一派繁忙,较之前400多亩土地的荒废景象有天壤之别。
“项目要落地,耕地要守住,我们坚持统筹好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保护的关系,新引进的项目优先使用闲置低效用地落地,既保护了耕地,也实现了经济发展。”天门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利用科工作人员说道。
2023年7月,天门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逐步加强土地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的实施建议》,强化源头管控,进一步推进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深入实施“三个十万工程”,快速推进“十万农村人口进城、十万产业工人进城、十万学生进城”,有力促进了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探索出一条空间聚集发展道路,久久为功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从根源上减少了城市盲目扩张占用耕地。
同时,做好临时用地复垦也是保护耕地的重要一环。随着武天高速、沿江高铁等国家重点项目落地,项目建设过程中占用了大量临时用地,天门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加强临时用地审批和监管,督促用地单位切实做好临时用地复垦工作,完成4310亩临时用地复垦验收,确保“地归原途”。
走进岳口镇南湖新村,田成方、路成行,一路“粮”辰美景,一排排别墅民居错落有致。
“污染严重的养殖坑塘变成新南湖湿地,新建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村里的路也修好了,真的做到了美一方,这都是土地综合整治带给我们真实的改变。”南湖新村村民陈冲说。
天门市创新土地开发整理模式,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统筹项目推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筹资、乡镇主抓”的总体模式,市财政优先安排资金,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并积极引导其他部门项目资金向项目区倾斜,形成叠加聚合效应。
“我们依托岳口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配套建设了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对阡陌田地进行了规整,打造了2895亩集中连片的高产稳产农田,新增耕地1285亩、水田规模2.9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42万亩,服务了粮食安全稳一方。”天门市岳口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负责人钱宏明介绍。
南湖新村依托省级示范合作社,嵌入玻璃温室大棚产业,配套天门市中小学校外实践基地室外工程,打造种、产、研、教一体化现代休闲农业;结合地理标志农产品“岳口芋环”“天门半夏”,助推当地产业经济发展群众钱包鼓起来,“富一方”百姓。
天门市通过抢抓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和增减挂钩政策,激活土地资源要素,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为招商引资项目落户提供要素保障,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强一方”城市形象。
“这里本来是我家荒废的老屋,还有一大片竹林,政府出钱帮我改成了田,现在每年种植粮食能多不少收入。”皂市镇周黎村村民钱建说道。
近年来,针对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空心村宅基地闲置、零星破碎不便耕种地块无法有效利用等问题,天门市依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这一创新手段,以县域为统筹单元、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综合运用耕地占补平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工具,大力实施提质改造和耕地集中连片整治,深入各乡镇实地逐图斑进行现场踏勘,调查分析后备资源现状、位置、土层厚度等影像资料,充分挖掘耕地后备资源,共找回4万亩耕地。
“镇里的喇叭车经常到我们这里来,说是要保护耕地,好田还是要种粮食,我们都晓得国家的政策了。”蒋场镇蒋场村一村民说。
耕地保护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据了解,该市自然资源部门主要负责人受天门市人民政府委托,给市四大家负责人讲授耕地保护管理知识,局班子成员到乡镇给镇村干部讲授节约集约用地、依法依规用地知识,自然资源部门管理所依托全国土地日、世界地球日等重要节日,充分的利用镇村大喇叭、LED电子屏、宣传单、流动宣传车、条幅、公众号等“线上+线下”“传统宣传+新媒体”方式,走进基层、深入田间宣传土地资源国情国策和法律和法规,帮助群众找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耕地保护政策的结合点,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对耕地保护的政策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度。
天门市推动耕地保护和变更调查紧密衔接,2020-2023年,天门市耕地总量实现三连增,耕地净增加1.09万亩,圆满答好了耕地保护考卷。
今年5月初,这里的大片耕地堆满秸秆,极度影响种植。对此,天门市检察院联合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下达责令改正书,坚持查改相结合,在卢市镇的配合下,多次向业主宣传耕地保护政策,业主主动清运并复耕,整改复垦耕地21亩、永久基本农田6亩。
一直以来,天门市以土地卫片执法图斑为抓手,坚持违法大图斑零容忍态度,对武天高速、沿江高铁、光伏风电用地等重点用地项目进行跟踪管理,严格审查用地合法性,对动工范围严格监管,发现违法及时整改。并制定了新开工巡查制度和巡查报告制度,组建工作专班,分片包保,对分片范围进行定期巡检。以乡镇为主体实行新开工项目月报制度,对农村易发的建房取土等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加强监管,形成新开工项目台账,逐月按时上报。对巡查发现的违法用地问题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市乡两级联动,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闭环管理。
2024年以来共拆除复耕堆放、临时工棚等违法用地120亩,下达责令停工和责令改正书55件,移送纪委监委部门1宗,检查建议2宗,有效遏制了新增违法用地。
同时,该市建立了部门联动机制,市纪委监委,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公安等部门同频共振、同题共答,形成了耕地保护的强大合力,构建了“上下协同、纵横交错、社会参与”的耕地大保护格局。
“我们已督促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等有关部门,将整改工作对市纪委监委进行实时报告,建立闭环+销号整改模式,推动整改工作如期完成。”天门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表示,他们采取“室组地”联动监督模式,压实部门及乡镇耕地保护主管监管责任,发挥乡镇纪委、村纪检委员等基层监督作用。今年以来,该市开展各类联动督查20余次,联合督导解决耕地问题整改25个。
2024年6月,省自然资源厅通报全省2023年度耕地保护成效突出的市州,天门市获得最高的800万奖励资金。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耕地保护是一场大考,在守牢耕地红线、“耕”好饭碗田的赶考途中,天门行稳致远,阔步前行。